2016年4月22日,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簽下《巴黎協定》,掀起了全球綠色低碳的轉型大潮。“十四五”開局,“碳達峰”“碳中和”作為我國“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的重要目標,被首次寫入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五年規(guī)劃。
過去八年間,北京作為全國試點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之一,無論是制度設計還是市場形態(tài),均積累了大量經驗總結。近日,記者專訪了北京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相關負責人,解讀節(jié)能減排綠色轉型的北京樣板。
什么是“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后經過平臺期進入持續(xù)下降的過程,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碳中和,就是指通過能效提升和能源替代將人為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減至最低程度,然后通過森林碳匯或捕集等其他方式抵消掉二氧化碳的排放,實現源與匯的平衡。
企業(yè)和個人實現降碳的努力有哪些?
對于企業(yè)而言,我們鼓勵企業(yè)來參與我們的一些市場化的這種機制和手段。例如,我們設立了碳排放交易市場。在市場上,企業(yè)通過提升自身的能源效率和技術改造,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一些排放超過限定額度的企業(yè),能夠從市場上通過購買或者其他的方式,來滿足他們履約的標準和義務;而對于個人降低碳排放的途徑,我們的理解主要是從大家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等。
目前申請?zhí)寂欧艡嘟灰?,企業(yè)需要具備哪些資質?個人是否可以申請?
對于北京市場而言,碳市場交易主體主要是納入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還有少量符合條件的機構和個人。
什么是碳排放權交易?能否通俗理解為,二氧化碳能賣錢?
碳排放權交易主要是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使企業(yè)能夠完全履行自己的這種碳排放的義務。北京作為全國率先實現碳排放權交易的7個試點城市之一,從2013年就開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探索,截至目前,試點碳市場已經運行了7個完整的年度周期,市場整體運行平穩(wěn),碳排放配額成交量價穩(wěn)健上升,成為降低碳減排總量和強度的重要手段。
其實通俗意義上來講,也可以說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能賣錢。我們也想通過市場的方式告訴大家,企業(yè)通過自身的技術改造并提升能源效率,是能夠從市場來獲得經濟收益的。
全市哪些行業(yè)的企業(yè)申請了碳排放權交易?
試點碳市場覆蓋了電力、熱力、水泥、石化、工業(yè)、服務業(yè)、交通等8個行業(yè)。2020年我們有843家的重點企業(yè)進入到碳市場,包括企業(yè)和公共機構,但具體的名單和數量仍是動態(tài)調整的。
應該說,全市來看大概有800-900家左右的重點排放單位參與了我們的碳市場。另外,采取適度從緊核發(fā)排放配額,碳市場每年核發(fā)的排放配額與排放總量相比缺口保持在5%左右。
業(yè)內認為,碳排放權交易定價直接影響后期降碳效果。碳排放交易市場如何定價?
北京碳市場遵循市場機制,采用市場定價。北京碳市場啟動以來,市場運行機制逐步完善、交易較為活躍、碳配額價格也在穩(wěn)健上漲,在全國7個試點碳市場中碳價最高。2020年,全年試點碳市場配額成交是470萬噸,交易額2.45億元,碳配額均價超過50元/噸,線上成交均價89元/噸,最高價突破100元/噸。碳配額累計成交量超過4083萬噸,成交額超過17.2億元。各類碳交易產品累計成交近6800萬噸,成交額突破19.4億元。
目前北京市內的企業(yè)為了降碳,做出了哪些嘗試?
目前,清華大學設置了綠色大學辦公室,負責挖掘校園節(jié)能減碳潛力,并在室外游泳池等多項校園工程中引入太陽能熱水等綠色能源的使用,減少學校運行的能耗和碳排放;麥當勞、肯德基等餐飲企業(yè)開辟了分時段、分區(qū)域關燈機制,減少經營活動中的能耗,減少全年碳排放。
與此同時,市場機制也會獎勵綠色低碳的“領跑者”。比如,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安排專人專崗盯緊全市電網線損工作,降低電網運行能耗,七年來電網線損率從6.77%下降至4.32%,年度碳減排量接近100萬噸。
北京作為全國試點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展了哪些節(jié)能減排方面的制度創(chuàng)新?
其實在2013年,北京市人大就率先發(fā)布了《關于北京市在嚴格控制碳排放總量前提下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決定》,2014年市政府又發(fā)布了《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主管部門相繼制定發(fā)布了《企業(yè)(單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報告指南》等20多項地方標準及交易規(guī)則,構建了支撐試點碳市場運行的法規(guī)政策制度體系。
除了制度設計,從市場行業(yè)層面來看,北京市碳市場涉及的行業(yè)是非常豐富的。從節(jié)能減排的后勁來看,北京有許多重大科研單位和研發(fā)中心,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為企業(yè)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
除了配額碳排放交易外,市場上是否還有其他可供企業(yè)選擇的碳交易項目?
碳市場除了碳配額排放交易外,還設立了其他抵消產品。其中包括林業(yè)碳匯、綠色出行碳普惠項目等自愿減排交易項目,按規(guī)定審核發(fā)放程序取得的減排量,作為抵消產品,為碳市場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產品選項,也給參與自愿減排的主體帶來經濟回報。
不久前,北京市又發(fā)布了《北京市關于構建現代環(huán)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提出計劃承建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中心。我們說起自愿減排,就要提到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這是對碳市場交易一個很有益的補充。目前北京市正在積極爭取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中心落戶工作。
全國統一碳市場要到來,作為地方試點,還有哪些工作要完成?
一是做好與國家碳市場的銜接;二是繼續(xù)優(yōu)化本地碳市場的建設;三是承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中心。
原標題:十問碳達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