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根據自己的管理職能,發(fā)布了涉及光伏電站的用地政策。部分文件雖然是征求意見稿,但是方向上,我們認為不會變化,整體來看中東部的地面光伏電站開發(fā)基本進入尾聲,在此我們?yōu)榇蠹曳治鲆幌鲁雠_這些政策的原因和政策導致的市場變化。
政策出臺原因
中東部光伏用地的收緊是大勢所趨
此次中東部的土地收緊,核心還是要保糧食安全,除光伏用地變嚴格之外,只要是涉及土地的政策,都明顯有向保糧食生產的方向傾斜。在2021年11月27日,自然資源部、農業(yè)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印發(fā)的《關于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有關問題的通知》(自然資發(fā)〔2021〕166號),明確提出了:“不得擅自擴大退耕還林還草還還湖規(guī)模”,在全球貿易摩擦大大增加的背景下,保耕地是必須的。
光伏行業(yè)內認為,農光互補本身就占用不太好的土地,而且很多農光項目做的也不錯。
為何政府要搞一刀切?
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明白為什么我們國內從抗疫到其他的行政管理,只要涉及政府的就是一刀切?因為這是在現(xiàn)有體制下,成本最低的行政管理模式。這個成本涉及政府的效率、腐敗問題、法律體系、官員素質和社會當前的發(fā)展階段。我們遠沒到能夠操作精細化管理的時刻,所以在現(xiàn)階段只能搞一刀切。所以,我們預測中東部地面電站在今年再開發(fā)一年之后,基本進入尾聲了。
政策帶來的后果和未來趨勢
2023年后,地面電站主要依靠大基地,開發(fā)企業(yè)主動帶產業(yè)
光伏電站的核心約束就2個,土地和消納。你選擇偏向其中一個,那么另一個的難度就會陡然加大。國家能源局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因此145的中后期主要地面電站增量還是來自于幾個大基地,解決了土地難題,所以現(xiàn)在就面臨更加艱難的消納形勢。
地面電站從“被逼迫帶產業(yè)”進化到了“主動帶產業(yè)”。沒有落地的新產業(yè)就沒有消納能力,西部大基地基本就是誰能自帶消納能力,誰就能落地項目,否則拿到指標也無法盈利,自然也無法開工。
屋頂分布式迎來更多政策支持
既然中東部地面不能做,那政策就會向分布式光伏發(fā)力。2022年7月,發(fā)改委+住建部印發(fā)《城鄉(xiāng)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建公共建筑、廠房的屋頂光伏覆蓋率達到50%。政府希望打開發(fā)展空間的前提下,分布式市場化交易已經是呼之欲出,就看跟電網談判結果。
新銳組件企業(yè)在分布式中會有更多機會
在地面電站的投資由央國企主導之后,組件企業(yè)的銷售客戶就那么20-30家央國企,基本都是集中采購。但是分布式由于過于分散,民企會長期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這給很多2,3線排名的組件帶來了機會。民企對于組件的排名并不敏感,主要看價格,且戶用分布式帶有一定的家電屬性。如果組件企業(yè)確立分布式的品牌效應,甚至可以享受一定的消費品品牌的溢價,例如知名的分布式組件多賣每瓦2分錢。
組件的顏值將會被重視
組件過去主要作為一個發(fā)電的設備,顏值從來不是重點,只要效率高,就是好組件。但是在分布式領域,顏值將會被重點考慮。如何與建筑更好的融合,看起來更漂亮將是組件獲得更高溢價的法寶。畢竟在經濟可承受的范圍內,大部分人還是外貌黨。
原標題:涼涼!中東部地面光伏基本game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