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在上海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啟動,標志著我國建成全球覆蓋碳排放權最大的碳市場。那么,先前的試點碳市場省市該如何應對全國碳市場來臨,形成有特色的脫碳路徑?
全國和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始共生共存
新材料情報NMT | 可持續(xù) | 地方試點如何應對全國碳市場來臨
全國碳市場開始,意味著首批納入的2162家發(fā)電行業(yè)重點排放單位將攜帶超過40億噸碳排放配額進入市場。這也意味著我國一舉超過歐洲、韓國等地,建成全球覆蓋碳排放權最大的碳市場。電力行業(yè)之所以被選擇率先納入碳市場,主要原因有二:首先電力行業(yè)是我國最大的碳排放來源行業(yè),碳排放量占比超過40%;其次,電力行業(yè)的碳排放監(jiān)測體系較為完善,排放數據也最為完備。全國碳市場交易取得“開門紅”,體現了市場參與者對于碳交易的熱情和期待。而在此之前,我國相繼啟動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深圳以及福建等八省市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八年的試點經驗積累,為全國碳市場的建立、碳市場配額分配、交易制度等方面的完善提供了重要支撐,也對促進試點省市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探索達峰路徑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全國性市場的順利啟動,地方碳市場試點經驗“功不可沒”。
“特色”將成為地方炭市場的主要發(fā)展方向
新材料情報NMT | 可持續(xù) | 地方試點如何應對全國碳市場來臨
今年3月,由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起草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曾提出,條例施行之后將不再建設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存在的地方碳交易市場應當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這一條款曾在業(yè)內引起熱議,后修改為,全國碳市場建立以后,地方碳市場涉及的行業(yè)與全國碳市場管控范圍一致的,必須納入全國碳市場。有地方特色的仍可保留,繼續(xù)探索先行先試。條例有望在公開征求意見后,于今年年底前正式發(fā)布。換言之,試點碳市場仍將存在,并與全國碳市場相互補充、相輔相成。雖然全國碳市場已經啟動,但地方試點碳市場仍有很大借鑒價值,其更符合本地排放特征,可以作為全國碳市場的有益補充。如何做到“特色”,將成為地方炭市場重點考慮的問題。
碳市場空間大有可為,如何“分一杯羹”
新材料情報NMT | 可持續(xù) | 地方試點如何應對全國碳市場來臨
日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在講話中表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fā)電裝機占總發(fā)電裝機的50%左右,可再生能源年發(fā)電量將占全社會用電量增量的50%以上,我國能源結構將持續(xù)向清潔、低碳、高效轉型。”值得注意的是,實現電力結構轉型的過程將是有序、有機會的,也將符合保供應優(yōu)先的原則,做到“先做增量裝機,后做減量替代”,切實保證電力供應充足,保證生產生活的正常運轉。當前,無論是北京、湖北,還是上海,各具特色的地方碳市場在碳市場配額分配、交易制度等方面都已建立成熟體系,均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運行夯實了根基。但地方碳市場試點時期,體量較小,且多為區(qū)域性分割市場,市場流動性不足導致無法形成有效均衡價格。現階段只有電力行業(yè)進入履約范圍,其他七大行業(yè)仍只屬于報告范圍。如果地方市場能夠把握機遇,則能夠在其中找出特色。如北京碳市場主體覆蓋電力、熱力、水泥、石化、工業(yè)、服務業(yè)、交通運輸等8個行業(yè)。其中,熱力、服務業(yè)、交通運輸并不在全國碳市場范圍。全國統(tǒng)一碳市場要到來,作為地方試點,想要有特色并且保存下來,除了做好與國家碳市場的銜接,更是要繼續(xù)優(yōu)化本地碳市場的建設,同時考慮對試點配額可結轉和不可結轉兩種情景開展評估,為可能發(fā)生的政策變化做好準備。
原標題:碳市場空間大有可為,如何“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