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徐強)“活了50多年,這樣的好事,還是第一次遇到。”
——11月28日,在重慶市巫山縣兩坪“農光互補”光伏發(fā)電項目旁的養(yǎng)雞大棚里,向鴨村村民向時軍正在給雞苗添水,腦子里卻一直盤算著張海健跟他說的事。
不久前,“農光互補”項目的合作單位——科尼農業(yè)公司負責人張海健找到他,提出了一個新的合作模式:公司先期墊付成本,向每個簽訂協(xié)議的村民提供500只雞苗,加上公司自有的500只,全部由村民飼養(yǎng),月工資兩千元。土雞長成后,公司負責回收。盈利部分,公司和農戶平分。
向時軍算了一筆賬:半年的時間土雞可以出籠,工資加上賣雞,自己至少能夠掙到三萬塊錢,一年就可以掙到六萬塊錢。
沒有資金壓力,土雞不愁銷路,每個月還有工資拿。向時軍覺得:這個買賣,值!
同樣覺得值的,還有張海健。
因為公司采取了“農光互補”的經營模式,在光伏板底下搞種植、養(yǎng)殖,光是土地成本就節(jié)省下來一大塊。2020年,公司上市銷售的3000多只雞,已經讓他穩(wěn)賺了一把。
巫山縣地處三峽庫區(qū)腹心,這里山大坡陡、溝壑縱橫,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艱巨。2019年,三峽新能源西南分公司開始在巫山縣建設“農光互補”光伏發(fā)電項目。項目從規(guī)劃、設計之初,就把帶動地方經濟、增加當地農民收入,作為一項重要責任。
科尼農業(yè)公司成立后,在當地雇傭了包括向時軍在內的五名村民,解決了村里部分閑散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不僅僅是養(yǎng)雞,公司還在光伏板下種植了板藍根、費約果等中藥材和經濟作物,未來收入可期。
接下來,張海健希望通過代養(yǎng)模式,擴大經營規(guī)模,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利益共享。
“我們莊稼人祖祖輩輩的夢想,因一塊光伏板實現了。”
在三溪鄉(xiāng)雙龍村村民王益興的心中,土地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但又不那么如意。
“我們這里地處山區(qū),土地貧瘠,地里又經常有野豬出沒。野豬一來,只要一個晚上,一年的收成就全沒了。”
2019年,王益興把家里的十三畝地全部租給了光伏電站。
“不用種莊稼,每年按時發(fā)租金,再也不用害怕野豬到地里禍害了。有了時間,我還可以外出打零工掙錢。”
最近,王益興正忙著在自己的地里除草。不再是為了種莊稼,而是防止雜草過高遮擋光伏板,影響發(fā)電。
“干這活,一年還能再掙上一萬塊錢??恐约业牡兀覍崿F了雙收入。”
自從光伏電站建在了家門口,王益興的收入還遠不止這么多。2019年項目施工期間,王益興通過到項目上打工,又掙了幾萬塊錢。
據三峽新能源公司巫山項目現場負責人羅歡介紹,在項目建設期間,通過雇用當地村民參與光伏板的運輸、基礎安裝等勞務工作,已經為當地提供了大約20萬個工日的工作崗位。
“想著每天能夠吃上媳婦做的熱乎乎的飯菜,渾身上下就充滿了干勁。”
曾經,袁孝祥是浙江一家制鞋廠流水線上的產業(yè)工人。一年忙到頭,只有過年的那幾天才能返回巫山老家,和老婆、孩子團聚。
這樣的生活,袁孝祥一過就是十年。
2019年初,兩坪光伏電站在巫山縣當地招聘員工。袁孝祥通過面試,成為電站的一名駕駛員。
從外出務工,到在家門口穩(wěn)定就業(yè),袁孝祥一家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常年不在家,孩子和自己很生疏。在家過年的那幾天,和孩子剛剛熟了點兒,就又要外出打工。”回憶起自己曾經的過往,袁孝祥言語間充滿了心酸和無奈。
“現在好了,工作離家近了,我和孩子的心也近了。”
今年4月,袁孝祥的妻子通過應聘,成為電站上的一名廚師。
“每天都能吃到老婆做的飯菜,還有什么能夠比這更幸福?”
聊到未來,袁孝祥信心滿滿:“掙到錢,把家里的房子重新修一下,讓孩子讀個好的學校。”
有一種幸福,叫光伏電站建在了家門口。
本文配圖除署名外均由三峽新能源西南分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