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電池廠掌握一定的動力電池產能,成了車企在電動時代爭奪話語權的又一重要布局。
伴隨著全球汽車電動化發(fā)展的浪潮,新能源汽車生產規(guī)模迅速擴大,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對于車企而言,采用傳統(tǒng)的訂單式買買買電池,已經滿足不了當下的需求和對未來擴張的欲望,入股電池廠甚至自建電池廠,成了車企布局的最新趨勢。
日前,在蔚來第二季度財報會上李斌透露,蔚來正在籌建電池公司,預計在8月完成。只要蔚來申請的法規(guī)流程通過后,用戶就可以在蔚來真正地買車租電池。
實際上,蔚來并不是第一家布局電池生產的新造車企業(yè)。威馬在自建工廠時就已同步布局了動力電池生產。目前,威馬已經成為造車新勢力陣營中唯一配有電池包自主研發(fā)和生產配套的廠商。而另一家造車新勢力——理想,早在2016年就開始規(guī)劃了鋰電池的生產。2016年理想成立全資子公司常州車之翼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經營包括新能源汽車、儲能電池等業(yè)務。不過,今年3月理想將車之翼的全部股份讓渡給了新石器,無論如何,對動力電池的布局始終是車企擺脫電池廠商的關鍵一步。
除了上述新造車企業(yè)以外,國內老牌品牌也早早發(fā)力于動力電池生產,吉利科技集團的新能源電池研究院、長城汽車蜂巢能源等均意識到布局動力電池的戰(zhàn)略重要性。
作為新能源汽車重要的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在性能和成本上都嚴重影響著新能源汽車的長久發(fā)展。尤其是在成本上,動力電池在整車成本中占比高達40%-50%。由于技術等原因限制,前期整車廠不得不與電池廠合作,這極大的限制了整車廠的生產與銷售。前有奧迪因LG化學的電池部件有限下調e-tron產能目標,后有捷豹CEO表示I-Pace的銷量取決于他們能采購到多少電池。顯然,電池產能已經成為車企當下發(fā)展純電動汽車的最大掣肘。
除了自建動力電池廠以外,入股電池廠也成為車企尋求穩(wěn)定動力電池產能的重要手段。
對于車企布局電池領域的做法,有行業(yè)人士認為,車企布局電池業(yè)務直接目的是降低其因動力電池產能不足而引發(fā)的生產與銷售風險,通過主動布局間接拉低動力電池供應的成本費用。
大眾牽手國軒高科
大眾和國軒高科的傳聞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蹤到2019年4月。不過,歷次傳聞均被相關方否認。
2020年5月28日晚,國軒高科發(fā)布公告稱,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將對國軒高科進行戰(zhàn)略投資,成為國軒高科持股26.47%的第一大股東。2019年的數(shù)據顯示,國軒高科是中國排名第三的動力電池制造商,市場占有率僅次于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大眾入股國軒高科,能夠獲得穩(wěn)定的電池產量,解決大眾在電池供應方面的困擾,對把控電池配件話語權、提升未來產品競爭力具有積極意義。
入股國軒高科將花費大眾汽車11億歐元,但未來將會給大眾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通過和國軒高科的合作,也能極大地保證未來對于電池供應的能力,滿足集團車型需求。除此之外,我們也能夠獲得重要的電池方面的經驗。”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 馮思翰坦言。
目前,大眾集團已與瑞典的Northvolt、韓國的SKI、LG化學、三星SDI以及中國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達成戰(zhàn)略合作。大眾汽車集團負責零部件和采購的董事會成員斯特凡•索默(Stefan Sommer)在今年7月表示,大眾汽車甚至可能在中國建立自己的電池制造廠。
奔馳-北汽-孚能
隨著全球車企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動力電池布局迫在眉睫。2020年5月25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Ola Kllenius)表示,公司計劃到2022年在歐洲實現(xiàn)乘用車生產的碳中和?,F(xiàn)在,不止歐洲,戴姆勒希望將這一目標擴展全球。
目前,奔馳打算用超10億歐元來打造一個集中國、德國、美國、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電池生產網絡,以滿足戴姆勒對動力電池的需求。
事實上,早在2017年7月,戴姆勒就與北汽集團在德國柏林簽署了一份新的框架協(xié)議,雙方將共同投資50億元人民幣,在合資公司北京奔馳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以及電池工廠。截至2020年8月,戴姆勒已落地或在建的電池工廠共計達到9家,遍布德國、泰國、美國、波蘭。
2020年7月,戴姆勒更是出資9.045億元參與孚能科技的公開募股,成功獲得孚能科技約3%的股份,與孚能科技展開高新電芯技術的開發(fā)和產業(yè)化,希望以高效的技術、低廉的成本碾壓競爭對手。
特斯拉-松下-寧德時代
特斯拉已然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的”一哥”,其市值早已趕超豐田。同樣的,在動力電池布局層面特斯拉也極具前瞻眼光,特斯拉早期與其唯一電池供應商松下展開合作。2009年二者便開始合作生產世界上能量密度最高的電動車電池,希望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高的效能。2018年隨著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的銷售增長,原有的電池產能已遠遠不能滿足特斯拉的需求,特斯拉便積極尋求新的發(fā)展方向,開展電池技術的革新。
“超級電容”、“干電極”成為特斯拉關注的一個重點領域。2019年特斯拉先后收購了美國Maxwell和加拿大電池制造設備和工程技術公司 Hibar。Maxwell 目前主要業(yè)務領域涉及超級電容器和干電極技術等。
2019年6月,馬斯克在投資者大會上稱,“如果我是外部投資人,我會高度關注兩件事:自動駕駛落地時間表,以及擴大電池生產規(guī)模、降低單位電池成本的規(guī)劃”。
2020年7月10日,寧德時代發(fā)布消息稱,與本田簽署了《全球戰(zhàn)略伙伴協(xié)議》。本田擬通過其境內子公司本田技研工業(yè)(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認購寧德時代本次非公開發(fā)行股份,認購的股份數(shù)量約占其非公開發(fā)行股份后總股本的1%。
伴隨著全球汽車電動化發(fā)展浪潮,動力電池產能呈現(xiàn)高漲與不足的特點。當下,動力電池行業(yè)呈寡頭壟斷趨勢,寧德時代、LG 化學、松下、BYD、三星 SDI 等巨頭依然在大幅擴產中,同時,大眾、沃爾沃、上汽等傳統(tǒng)車企也在布局動力電池產能。
面對國際車企的電池廠入股或自建形式的擴張,國內車企又將通過何種方式穩(wěn)定電動汽車的生產及銷售呢?
原標題:車企和電池廠組cp 自建電池廠成為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