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已經很久了的薄膜光伏電池,正在國內市場尋找絕地反擊的機會。
近日,全球主要的CIGS生產線制造商——Manz亞智科技表示,未來兩三年內將在中國建立自己的工程部門,爭取盡快實現CIGS生產設備的本土化生產,期望以此進一步降低成本,增強對晶硅產品的競爭力。
對于未來的成本下降空間,亞智科技的預期是在2020年時可以降到1.8元左右。
不過,也正如亞智科技科技所言,能否真正降低成本,還與整個產業(yè)的規(guī)模有關。而后者,則與終端的應用市場息息相關。
從中國的市場情況來看,薄膜光伏電池產品也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優(yōu)勢。比如對弱光更為敏感,可以更好地應對霧霾,產品本身所具有的柔性可以更好地與建筑相結合,等等。因此,對于薄膜光伏組件而言,如何充分發(fā)揮這些優(yōu)勢并獲得越來越多的市場認可,則是關鍵所在。
發(fā)電量的優(yōu)勢
自2013年以來,薄膜企業(yè)的日子并不好過。
有資料顯示,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80%-90%的硅基薄膜企業(yè)都已經倒閉了。
對此,Manz表示,這些薄膜光伏企業(yè)之所以倒閉,是因為選錯了技術路線。這些企業(yè)大多選的是硅基薄膜,其最高轉換效率只有10%,與晶硅電池相比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優(yōu)勢。
而Manz主打的則是CIGS薄膜電池。“CIGS技術消耗地球的能源最少,轉換效率更高,性能也非常好。所以,從應用面到整個產業(yè)來說,我們非常看好其未來。只是目前產業(yè)的規(guī)模還不夠大,未來如果產業(yè)規(guī)模足夠大的話,這個技術是最有潛力的。”
據介紹,CIGS的理論值計算可以做到30%,目前Manz已經達到20.8%,在實驗室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從實驗室到量產之間,也只有6%、7%的差異,因此量產也有再進步的空間。
在與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對比方面,Manz表示,盡管晶硅電池的最高效率可以達到24%,但其對應的成本也會非常高。而Manz生產的CIGS產品直接就是組件。如果以組件來比較的話,國內目前主流多晶硅的平均效率是在15.5%、15.6%左右,CIGS的效率是14.6%,兩者相差不大。但從發(fā)電量來看,同樣投資一兆瓦的電站,CIGS則要高于晶硅系統約10%,這在很多地方已得到驗證。
“根據我們在云南石林的1MW項目近兩年的運行情況來看,衰減并不明顯,甚至沒有看到出現衰減的情況。”Manz相關人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