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湖北省神農架林區(qū)自建立光伏電站以來,原本閑置在家的村民們有了份糊口的工作,加之扶貧政策的支持,村民們摘除了貧困”帽子“ ,工作積極性也日漸高漲。
“要沒這些‘板板’,我還真不知道咋脫貧呢!”十月下旬,湖北省神農架林區(qū)落羊河村52歲的秦習華仔細擦拭著光伏電板,格外有耐心。柔和的陽光灑在電板上又反射回來,照亮了他刻滿皺紋的臉。
在村里,老秦是貧困“釘子戶”,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鎮(zhèn)上。“年紀大,手上沒活,出去打工沒人要。光伏電站建起后,終于有了份像樣的工作。打掃電站,一年有6000塊!”再加上扶貧政策傾斜,戴了一輩子“貧困帽子”的秦習華今年摘了“帽”,干勁更足了。
偏居鄂西山區(qū)的神農架林區(qū),森林覆蓋率超過90%。一步一樹,一里一山,這里擁有大好風光,卻也長年受困于貧窮。落羊河村更是藏在林區(qū)最偏遠、閉塞的深山里,全村92戶人家,曾有81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落羊河村一面坡,山羊經常滾下河……”當地人這樣描述這個貧困村中的景象。
山高,人稀,村里2004年戶戶通電,2009年通公路。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政策扶持下,村里建起了數百畝的藥材、蔬菜種植基地,也發(fā)展了養(yǎng)殖業(yè),貧困戶住上了新房子,一部分人還脫了貧。但基礎薄弱的落羊河脫貧路仍有諸多不確定性。
“村里到集鎮(zhèn)30多公里山路,開車得三個多小時。交通不便、信息不暢,落羊河的農產品就地收購價要普遍低于鎮(zhèn)里。”落羊河村黨支部書記陳祖菊至今還記得2016年村里種的藥材收購價從每斤22元驟降至5元,村民損失慘重。加之集體經濟“空殼”,很難給群眾辦事,青壯年出去打工,老弱婦孺留守,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貧困發(fā)生率居高不下。
2017年,在林區(qū)政府和國家電網“陽光扶貧”支持下,一塊塊“板板”被送進了村,建起了一個200千瓦光伏扶貧電站。如今,這些發(fā)電板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源源不斷地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秦習華開玩笑說,以前一閑下來就盼星星盼月亮早點天黑睡覺,現在巴不得太陽一直掛天上。
“電站就在老百姓身邊,就近負責管理的貧困戶也更有參與感。”把光伏電站當作“寶貝”的不只秦習華,陳祖菊更有感觸。
投運一年多,電站已為這個林區(qū)最偏遠的村集體帶來了12萬多元電費收入,還有10多萬財政補貼款也即將到位。“定期結算電費,村里有這筆收入,發(fā)展底氣更足了。”陳祖菊說。
現在,陳祖菊和村民正盤算用扶貧電站這本“陽光存折”的收益更好地“創(chuàng)收”,除了一部分電站維護支出和集體經濟積累,其他都將用于產業(yè)扶持、急難救助和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孩子們開學前,村里送來了1000元生活費,這可幫了大忙了!”陳走壽以前在礦山干活時身體落下毛病,靠低保度日。自己3個小孩上學的花銷曾讓他天天焦慮卻又無可奈何,如今心里的石頭終于放下了。
一輩子都在山坡上種地的落羊河村民,習慣把扶貧電站稱為“種太陽”,順口溜也有了新版本:“落羊河村一面坡,坡上裝個金雞窩,只要太陽一出來,金雞下蛋一大窩。”
聽說以后種藥材蔬菜,養(yǎng)蜂、養(yǎng)豬、養(yǎng)羊,還有村里做后盾。種了幾畝蔬菜的趙祖兵難掩激動,掰起手指,說著自己的打算:換設備,更新技術,引進良種……
湖北省政府近日宣布,神農架林區(qū)退出貧困縣。
而在落羊河畔,扶貧的“陽光”還將繼續(xù)溫暖這個偏遠的小村。
原標題:湖北:光伏照亮脫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