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產業(yè)激烈的競爭中,反補貼調查可能成為缺乏創(chuàng)新和技術突破企業(yè)的“保護傘”,這樣的做法反而會阻礙歐洲新能源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進步。
“風險、脫鉤、國家安全”,為了找中國的茬,歐盟可以說想盡了所有的角度,最近又把算盤打到了風能發(fā)電這里,準備以“反補貼”為名對中國的風電業(yè)進行打壓。但在全球經濟高度一體化的今天,歐盟的如意算盤還能打得響嗎?
一、歐盟對中國風機的反補貼調查可能本月開始
在太陽能光伏和電動車之后,中西方貿易戰(zhàn)的戰(zhàn)火似乎就要蔓延到風能領域來了。根據《金融時報》報道,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會議中,將對中國風機的政府補貼進行調查。
根據內部消息人士的透露,此次調查的矛頭是中國風機制造商所獲得的國家補貼和由此可能帶來的不公平市場優(yōu)勢。對此歐盟正考慮針對中國風機發(fā)起一場系統(tǒng)且全面的反補貼調查,以此作為確保市場公平競爭和維護本地制造商利益的重要措施,并且很有可能在本月開始實施。
二、中國風機全球占比近60%,面臨多國反傾銷調查
這已不是中國的風能設備在國際貿易中第一次被調查。早在去年,越南和澳大利亞等國就已經對中國風機制造商展開了反傾銷調。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的調查顯示,2022年中國風機設備全球占比接近60%,而在歐盟國家的市場份額也相當可觀。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歐盟對中國的風機征收反補貼稅,將很可能導致歐盟市場的風機價格上漲,同時也可能會導致供應鏈的中斷和混亂,對歐盟自身在綠色能源領域的長期目標產生反作用。
根據國際能源署在9月發(fā)布的報告,歐盟計劃將碳中和的時間節(jié)點從2050年提前到了2045年,而在這個目標中,風電是綠色能源的關鍵部分,因此任何對風機供應產生影響的因素,都可能會對歐盟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進度產生重大影響。
三、反補貼調查會阻礙歐洲新能源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
截至6月底,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驚人的389GW,而且世界首個16MW的海上風機已經落戶平潭外海,這是全球單機發(fā)電能力最大的已投運風機。
但是中國的進步帶給歐盟的,似乎不是清潔能源技術的驚喜,而是地方保護主義所帶來的壓力。一些分析師認為,歐盟的反補貼調查更多的是基于中國企業(yè)在技術、成本和競爭優(yōu)勢方面對歐洲企業(yè)造成的壓力和挑戰(zhàn)。
筆者認為,在全球新能源產業(yè)激烈的競爭中,反補貼調查可能成為缺乏技術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保護傘”,這樣的做法反而會阻礙歐洲新能源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進步。由于俄烏沖突引發(fā)的能源危機,歐盟的能源轉型正面臨壓力,而上周爆發(fā)的巴以沖突對能源領域的潛在影響也不能忽視。
歐盟此前推出了REPowerEU計劃,其主要目的是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建立一個更多依靠歐盟自身能力運轉的能源體系。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到2027年還需要額外2100億歐元的投資,對于焦頭爛額的歐盟來說確實很為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是否應該更加開放,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新能源市場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而不是基于眼前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搞這些損人不利己的反傾銷調查呢?
原標題:光伏“雙反”之后,歐盟又要對中國風電下黑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