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刊發(fā)題為《中國如何在電動汽車領域擊敗所有人成為世界領先者》的報道,編譯如下:
在減少碳排放的競賽中,從美國到新西蘭,各國都在出臺激勵措施,刺激電動汽車銷售。已成為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的中國多年來所使用的正是這些策略。
北京的成功令人驚嘆。去年,電動汽車占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的四分之一,這遠超美國和歐洲的占比。而且中國的步伐還在加快。匯豐銀行預計,到2030年,這個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電動汽車普及率將達到90%。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67萬輛,超過全球總交付量的一半。彭博新能源財經(jīng)預測,中國今年將占全球1410萬輛電動乘用車銷量的60%左右。
不僅購車者多,匯豐銀行分析師在最近一份報告中寫道,制造方面也是一片繁榮——在全球銷售的所有電動汽車中,中國品牌約占一半。
充足的基礎設施顯然有助于人們選擇電動汽車。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充電網(wǎng)絡,僅2022年一年就新增了64.9萬個公共充電樁,占全球所有新增充電樁的70%以上。
在種種進展的鼓舞下,電動汽車制造商紛紛在中國推出新車型。今年,在各家公司努力超越競爭對手之際,市場上爆發(fā)了價格戰(zhàn)。分析人士預計,中國電動汽車行業(yè)將出現(xiàn)一些整合。
讓我們更仔細地看看中國在培育電動汽車行業(yè)時的做法。
消費者補貼:中國有一項實施了超過10年的為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最多可達6萬元的補貼政策。盡管國家補貼于2022年終止,但一些地方政府仍在繼續(xù)發(fā)放補貼。
減稅:在2025年前,購買30萬元以下新能源汽車無需繳納稅率為10%的車輛購置稅;2026年至2027年,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同時每輛汽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據(jù)估計,這項自2014年開始實施的措施到2027年底的減稅金額將達到8350億元。在美國,去年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包含針對購買電動汽車和清潔制造的2700億美元稅收優(yōu)惠措施以及針對清潔能源項目的近120億美元貸款。
制造商補貼:政府對電動汽車制造商的直接支持幫助許多企業(yè)運轉起來。盡管出現(xiàn)了企業(yè)數(shù)量過多的情況,但相關努力已培育出比亞迪等成功企業(yè)。比亞迪已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汽車品牌,它結束了大眾汽車公司在中國長達數(shù)十年的統(tǒng)治。
基礎設施:政府補貼的充電站隨處可見,這降低了司機的成本、緩解了續(xù)航焦慮。歸功于與制造商達成的協(xié)議,充電標準是統(tǒng)一的,因此每個人都使用同樣的插頭。截至5月底,中國擁有636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
油車障礙:購買和擁有燃油車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各城市通過新車牌搖號(北京)和拍賣(上海)等措施來限制上路汽車數(shù)量,以治理擁堵。與此同時,電動汽車司機則可以較為輕松地獲得綠色車牌,展示他們的環(huán)保行為。城市街道上,綠色車牌越來越顯眼。
生產規(guī)定:中國于2017年開始對汽車行業(yè)實行雙積分制,對生產清潔能源汽車獎勵正積分,生產高油耗汽車則會產生負積分。積分為負的生產商的汽車可能會被逐出市場。為免受懲罰,制造商可以從有正積分的競爭對手——比如特斯拉或比亞迪——那里購買積分。
政府采購:一些地方政府將公共交通和出租車改為電動汽車,并鼓勵地方機構采購電動汽車。結果是,也生產巴士的比亞迪公司和廣汽集團等電動汽車制造商獲得了穩(wěn)定的業(yè)務。
原標題:“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全球總交付量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