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上快上”年代,英利、晶科、天合等一體化企業(yè)紛紛上馬多晶鑄錠產能,同時在多晶電池研發(fā)上進行了資源傾斜,這從客觀上加速了國內多晶電池效率的進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使多晶電池效率瓶頸快速來臨。反過頭來看,美國、臺灣、韓國等海外電池廠商紛紛在高效單晶電池領域擴大投入,迄今依然保持轉換效率的優(yōu)勢。一體化企業(yè)早期上的多晶鑄錠產能越來越成為一種包袱,要走高效化就得放棄,但放棄就要付出財務代價。
主要電池組件廠商此時由于全球單晶供應相對緊張,且缺乏強有力的單晶電池組件競爭者,把單晶電池、組件作為高毛利產品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和歐洲,甚至用單晶的高毛利反哺多晶產能,造成市場上單晶產品“洛陽紙貴”的現象
2013年,松下公司采用異質結N型單晶技術實現了25.6%的光電轉換效率,突破了
光伏產業(yè)界最高理論效率極限,SunPower公司憑借背接觸N型單晶技術也實現了23%以上的量產效率,人們再次評估各種技術的性能和成本區(qū)間。
進入2015年,各條技術路線的優(yōu)劣已經十分明晰,雖然單晶硅的每公斤生產成本仍高于多晶鑄錠,但是基于金剛線切片優(yōu)勢和轉換效率的差異,使得單晶組件成本已與多晶硅十分接近,國內單晶組件價格比多晶組件僅高出2.5%左右,但卻能夠節(jié)省8%的電站設備和工程成本,核算下來單多晶投資已經相差無幾。
相對于成本較高的異質結、背接觸N型單晶技術,背鈍化電池工藝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它能夠將普通的P型單晶效率提高1個百分點,而多晶鑄錠制成的電池效率僅能提高0.5個百分點,單晶優(yōu)勢進一步凸顯。
目前國內已有廠商大批量生產背鈍化單晶電池,同時,直拉單晶爐的單體產能提升到過去的3倍,材料成本快速降低,而多晶鑄錠爐的單體產能瓶頸則始終無法突破。預計到2016年底,在單晶組件功率高出10%左右的條件下,單晶組件與多晶組件價格有望持平。
2015年對多晶鑄錠是一個尷尬的分水嶺,在轉換效率方面不僅沒有達到單晶的水平,反而與單晶的差距在不斷擴大,而多晶鑄錠天然的成本優(yōu)勢也逐漸被抹去,全球最大的多晶鑄錠企業(yè)保利協鑫也宣告大舉投資單晶。展望2016,多晶鑄錠式微的窘境日漸清晰。未來,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