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思維在作祟
接下來,再看看銀行利率的層次劃分。以陳元時期的國開行為例,對于大型央企,國開行一般是基準利率下浮10%左右,對于大型上市公司一般是基準利率,對于民企則是基準利率上浮8%~10%。民企和央企的資金成本相差近20%!同樣是納稅人,扶持的政策完全不一樣。
國資委規(guī)定,央企負債超過70%,不準新項目開發(fā)及貸款,但五大電力公司平均負債率84%,哪個不超過70%呢?為什么他們還能低利率無條件地獲得銀行貸款呢?以銀行的本性來說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那為什么會如此照顧從事
光伏投資的五大電力公司呢?這里面說白了存在兩種思維即:防止國有資產(chǎn)流失的最好辦法是讓肉爛在鍋里及民營企業(yè)的原罪問題。
從十八大之后的反腐來看,在公和私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凡是反腐反到公的,銀行不向企業(yè)要貸款,比如華潤、鐵路總公司等,其他所有的央企也都是這樣。但如果是民企就慘了,老總要被抓起來或有點什么事,所有銀行就先讓你把貸款還上,政府就可以強制把他的財產(chǎn)收了拍賣,比如重慶打黑時期的富豪陳明亮。
貸款給央企,即使它破產(chǎn)了,也無人追究銀行放貸人的責任;貸款給民企,弄不好銀行會有人下臺。
2013年的時候,人民銀行下發(fā)文件取消金融機構(gòu)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gòu)根據(jù)商業(yè)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解除了銀行放貸利率下浮的底線按理說是利好,便于銀行之間競爭。一個民企老總說了一句:貸都貸不上,談什么利率下浮底線呢?
綜上所述,如果銀行還是帶著有色眼鏡放貸,對于銀行對光伏行業(yè)的利好消息,不如還是說成是對央企等大型光伏的扶持政策(其實在2011年開始國開行一直在扶持),民企還是要自力更生!